在抖音上走红的重庆大量网红景点再次成为焦点。穿楼而过的轻轨、《千与千寻》现实版洪崖洞、空中巴士长江索道……“3D魔幻城”吸引着海量游客前来打卡。
网红这个词一方面代表着受欢迎,一方面似乎预示着昙花一现。那么在全域旅游新时代,网红景点如何持久“保鲜”?
一、互联网带红重庆景点
重庆洪崖洞位于嘉陵江边千厮门大桥旁,仿巴渝传统建筑吊脚楼依山而建。夜晚时依山临水的吊脚楼灯火辉煌,从千厮门大桥或对岸江北嘴远眺,犹如动画片中的魔幻城堡。作为老牌免费景点,洪崖洞多年来一直不温不火。
但是今年上半年一些以洪崖洞为背景的短视频“抖红”了景区,马蜂窝与墨迹天气联合发布的《2018五一出行趋势报告》显示,今年“五一”洪崖洞一举冲到榜单第二位,热度仅次于故宫。
除了洪崖洞,重庆的网红景点并不少。
长江索道,全长1166米,最大载客量80人,原本只是连接渝中和南岸的一个交通工具。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重庆城市交通条件改善,长江、嘉陵江上多座桥梁建成投运,索道客流急剧下滑,面临拆除危机。
但转机随后而来,当长江索道成为《疯狂的石头》、《极限挑战》、《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多部影视剧和娱乐节目取景地后,长江索道不再只是交通工具,已变成全国的网红景区。
节假日高峰,大量游客宁肯排两三小时队,也要亲身体验。现在年接待游客突破430多万人次,跻身国家4A景区。
轻轨李子坝站,站台与楼房融合,2004年建成投运后,“穿楼轻轨”迅速蹿红网络,成为火爆全国的网红景点。
还登上《每日邮报》、《镜报》、《每日电讯报》等海外媒体的版面,被外国网友称为“极像迪士尼的当代度假村”。每天都有上千游客慕名而来,拍照、录视频、发朋友圈。
除了交通设施,重庆山水交错的城市格局,还催生了众多网红街区,成为旅游人气的“收割机”。如磁器口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1000万人次,鹅岭二厂成文艺青年聚集地等。
二、爆红秘诀:特色产品+文化植入
网红景点异军突起,让人艳羡不已。那么,它为何发展得如火如荼呢?
其实它的成功秘诀在于特色产品的打造,以及本地文化内涵的开掘和多元文化元素的植入。
当前,旅游已从精英消费过渡到大众消费,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渐成新常态,人们在目的地选择上更多元化和个性化,即从传统“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向“商、养、学、闲、情、奇”新旅游六要素拓展。
调查数据显示,80后和90后年轻人群已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在旅游产品选择上,“慢节奏”和“个性化”是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近80%定制游订单都强调这一点,包括不要景点太多、不能早起晚睡、避开人多的景点等。
其中,18岁-29岁的游客选择人文类景区最多,30岁-39岁的游客选择主题乐园类景区最多。
洪崖洞项目,为把具有巴渝特色的吊脚楼风貌完美呈现出来,施工方将设计方案做了近万次修改,最终成功打造出一个《千与千寻》般梦幻世界,成为全国网红,540户商家年营业额超过2亿元。
在一片荒芜中“无中生有”的两江国际影视城,对重庆近代建筑,进行抽象化分析,提炼其中的文化符号,最大限度还原当时的生活环境和历史风貌,复建了邹容路、民权路等历史街区,以及重庆独特的吊脚楼、水码头、老城门等景观。
2017年元旦,二次开街以来,游客量已突破700万人次,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享誉全国的网红打卡地。
三、网红景点如何持久“保鲜”?
网络热点来得快散得也快,如何才能让一个网红景点持久“保鲜”呢?
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和活化文化体验
文化是旅游的根脉,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活动,才能让景区的品牌形象充分彰显。
2.完善相应配套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热闹非凡之后,“网红地”逐渐恢复平静。当地人对涨起来的物价抱怨不已,外地游客还在对拥挤不堪的体验耿耿于怀。
吃、住、行、游、购、娱是游客体验感的主要来源,只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各方面都“跟上”,才能留住游客的心。
3.跟上时代的节奏宣传营销
在网络时代,人们正是借助那些新兴传播媒介,让传统文化以时尚化的形态活化在生活中,这是新技术赋予新生活体验的魅力。
除此之外,围绕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也是网红景点持久“保鲜”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