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旅游交通设施——构成“道路 + 节点”的服务结构
旅游交通体系有“大交通”与“小交通”之分。“大交通”指“铁路、公路、轮船、飞机”等连接旅游目的地与外部空间的交通。而“小交通”是旅游目的地内部各景区、旅游区之间的交通,以及各景区、旅游区内部的交通。这里重点讨论的是小交通。在全域旅游的发展架构下,旅游交通网络是空间整合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政府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旅游道路包括风景道、自驾道、运动道、休闲道、文化道、赛道等,其核心结构为“大尺度的景观节点 + 服务节点 + 休闲度假点 + 软性活动”。
大尺度的景观节点,是指沿路形成的大面积、大尺度的景观结构,是构成全域旅游的重要内容;服务节点,包括从游客集散中心到多样化服务平台构建的道路服务体系;休闲度假点,包括依托于交通的休闲营地、民俗村落等特色服务内容;软性活动组织是定期举办的休闲赛事、节庆活动等。旅游交通网络建设应在服务理念创新的前提下,遵循“道路是硬件,节点是重点”的原则,针对市场进行节点与服务模式的产品化设计,形成度假村、营地、服务站点、驿站、餐饮,户外活动区等多样化的产品,构成收益回。
2.旅游环境卫生设施——创新商业模式
旅游卫生设施覆盖范围广,经济投入较高,基于生态化和科技化的有效利用,形成市场化的连锁经营结构是卫生设施最重要的提升方向。
目前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的投资运营模式存在着后期运营不积极的弊端,很多城市和旅游目的地开始尝试 PPP 或纯社会资本投资模式,并通过后期市场化运营实现盈利。市场化运营主要通过广告价值、附加服务和配套商业三大途径实现。广告价值是抓住卫生设施服务点的高人流量,吸引旅游企业及其他企业与之合作。附加服务基于提升厕所服务档次的目的,在基础服务基础上提供擦鞋、按摩等有偿服务。配套商业的途径也称为“以商养厕”模式,是在生态厕所建设的基础上,形成公共服务空间或驿站空间,提供休闲商业服务。旅游卫生设施的商业化目前主要通过建设阶段的文化融入、技术应用、商业合作和运营阶段的功能符合来实现。
3. 信息化设施——智慧化应用和管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加速了旅游设施的信息化元素渗透,信息化设施对旅游业而言逐渐也成为核心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既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满足大众旅游时代游客需求的内在要求,更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客观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设施的建设不仅仅是硬件,重要的是要依托硬件形成智慧化监测、监控,实现数据应用和智慧管理,形成面向游客的智慧化旅游服务和面向运营商的智慧化管理。这才是旅游信息化设施建设的意义。
4. 旅游公共服务中心——提升综合功能
传统的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旅游集散中心正逐渐向市场化运营的旅游公共服务中心转变,既要满足游客的多样需求,又要兼顾旅游集散中心盈利。不仅要满足游客集散、目的地宣传、导游服务、公共管理等功能,还要满足游客体验、商业服务等综合功能。各类服务中心的选址及主要功能详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