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2年开办农家乐以来,每年都能赚七八万元,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看着自己创办的隆生农家园生意越来越红火,甘肃永靖县大川村村民崔月生见着谁都忍不住感慨一番。大川村位于永靖黄河三峡景区核心地带,毗邻太极岛湿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成为甘肃乃至西北著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但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闭塞的孤岛,仅靠一条泥泞小路与外界联系。
在“全国扶贫第一村”福建赤溪村,记者看到,今年7月建成通车的杨赤旅游公路宽敞平坦,车来车往,非常热闹。有了这条旅游公路以后,昔日山沟沟里的赤溪村将加快融入“清新福建”大旅游格局,“旅游路”已经成为赤溪人走向更美生活图景的不二之选。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梁家河、浙江舟山、贵州遵义、吉林延边等地调研时,多次对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和扶贫开发做出重要指示。今年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恩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调研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乡村旅游是基层和群众的创造,旅游扶贫是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有效方式,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乡村旅游既是推动农村迈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渠道;既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攻坚的重要力量。扶贫开发的主渠道
近年来,乡村旅游扶贫工作被列为扶贫开发10项重点工作之一。国家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汇总各省区市旅游部门的统计数据,全国12.8万贫困村至少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又可以带动70%贫困户脱贫。“十二五”以来,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计划2015年到2020年,通过旅游带动全国17%贫困人口(约1200万)脱贫。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在四川省已收到明显成效。2014年,四川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当地800余万农民带来人均704元的收益,同比增长13.3%;参与旅游扶贫项目的贫困户户均增收超过500元,增收速度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速度高1.8个百分点。
海南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将乡村旅游作为创新旅游业态、开发旅游新产品、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脱贫致富的重要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4年底,海南全省贫困人口由“十二五”初期的75.3万人减少至54.6万人,旅游业直接带动3万多人脱贫,占到总脱贫人口的15%,间接带动脱贫人口4万多人,占到总脱贫人口的20%以上。
湖北省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积极探索“景村共建、城旅互动、多产兼融、路业同兴”的旅游扶贫之路,有力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以来,湖北省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带动42万人脱贫致富,占全省脱贫人口的18.6%。
甘肃把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加快培育旅游新业态、扩大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着力打造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十二五”期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甘肃省每年有6万人实现脱贫,4年累计减贫25万人,占全省减贫人数的5.8%。
“十二五”以来,青海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500余万元,扶持48个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特别是2015年通过旅游扶贫,青海省有1.8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占全省贫困人口的3%。
云南省从2009年至2014年接待乡村旅游者年均增长18.25%,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7.73%,乡村旅游直接吸纳就业人数25.6万人,间接吸纳就业61万人。旅游直接脱贫人数达38万人,成为云南产业扶贫的生力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