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政府下属智囊组织中国旅游研究院推算:今年上半年赴海外的中国人比去年同期增长19%,达到5410万人次;中国人在海外的消费额仅上半年就达到688亿美元,全年有可能比去年增加20%,达到1550亿美元。另一方面,今年上半年由海外到访中国大陆、并居住一晚以上的人比去年同期减少2.4%,为2683万人次;从消费额看,2009年中国首度出现旅游逆差之后,已从40亿美元猛增至2013年的769亿美元,今年我国出入境旅游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或将成为定局。——中国旅游业,出去的多了,进来的少了;出去花销大了,进来开支小了,如此逆差,委实令人堪忧!
这些年来,中国已然成为了世界旅游大国,世界旅游组织排名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是法国、美国、西班牙和中国。其他三个国家进出平衡,同步发展,唯独中国出现旅游逆差。何以故?值得国人反思。
“达沃斯”的创办者“世界经济论坛”定期发布《旅行与旅游竞争力报告》。该报告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竞争力细化为14个指标。在这些指标里,中国自然资源在14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5位,文化资源排名第15位,这充分说明中国的旅游资源相当好。但是,仍有不少落后因素,如:旅游观光设施第101名,环境持续稳定性第109名,旅游观光业亲和力第129名。
环境污染确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如久驱不散的雾霾就是非常“赶客”的。据官方统计,今年10月1日国庆节,上午10时升国旗仪式后,天安门地区共清理各类垃圾3.5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吸引中国游客,银联卡在许多地方都通用,体现了亲和友好度,但不少外国人来华旅游却普遍感觉能取款的ATM机太少,重庆建筑旅游规划明显不适应其消费需求;中国不少景区更多精力用于“门票经济”上(稍微有些知名度的景区门票成倍地涨价),却忽视了提高接待能力和人性化配套基础设施,像西方普遍设置的“第三卫生间”在我国旅游景点阙如,给结伴而行却行动不便的异性游客带来诸多尴尬;旅游产品的单一化,是中国景区的通病。以北京为例,《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13》权威数据是:一个外国人在北京旅游,平均每天花的最多是交通费,在游览方面的消费仅占5%,在购物方面也只有1/5,这与中国游客在海外“狂购”形成巨大反差。自20世纪80年代末深圳举办荔枝节开始,我国现代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有20多年的时间。在这20余年中,全国各地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特别是自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之后,乡村旅游被列入各级政府的发展议程与重点扶植对象,发展更是迅速。实践证明,乡村旅游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村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确作用显著。但也不可否认,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经过了一轮较快的发展之后,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急需从粗放型(外延型)到集约型(内涵型)、规模型(数量型)向效益型(质量型)、观光型向休闲型、体验型转变,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